您的位置 首页 旅游 周边

寻找金华山

金华山,一个有着诗意般的名称,很早以前就知道红六军团的指战员为了保卫湘赣苏区仅剩下的石桥、象形、怀忠、莲塘、坳南一带这块“小苏区”,在金华山上浴血奋战长达半个月…

金华山,一个有着诗意般的名称,很早以前就知道红六军团的指战员为了保卫湘赣苏区仅剩下的石桥、象形、怀忠、莲塘、坳南一带这块“小苏区”,在金华山上浴血奋战长达半个月之久。但我一直不知道金华山的具体位置,更没有踏上这片血染过的土地。

寻找金华山

清明前夕,根据安排,我有幸参与了检察机关开展“守护文化瑰宝”为主题公益诉讼江西行活动。那天,由永新县检察院、永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成现场勘察组,在向导引路下,寻找九十多年前金华山的战斗遗址,我踏上了这片血染的土地。

寻找金华山


金华山位于永新县城东南角的石桥镇合光村睦堂、均陂村小组西面,雄居于官岭、帽子岭和铜锣坪之间,由两岭一坪相拥,形成一个三岔口,距睦堂、均陂仅隔一田垄,与县城、三月坪对峙相望。南可守三月坪通往日光、垅中、燎原之道,东可扼守通往樟石、庙山、石桥之路。


四月的山峦,万物复苏,枝枝吐绿,山涧溪水淙淙,鸟儿婉转啼鸣,满山满坡的杜鹃花争奇斗艳,在这晴朗的春光映照下,点缀于树草之间,将整座山峦装扮得红绿相嵌,生机盎然。


从合光村口山组一路往西,在向导用劈柴刀披荆斩棘开路下,盘着山脚,蛇行于羊肠小道,没到半山腰就已热汗贴身,个个气喘吁吁了……“1934年6月3日拂晓,红六军团十七师、十八师指战员冒着生命危险,保卫湘赣苏区、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和苏区人民的正常生活,守住这块仅剩下的‘小苏区’,他们是怎样登上这座山?与敌浴血奋战长达半个月之久呀?……”想到这些,没有人打退堂鼓,就连一位00后刚参加工作的小女孩,都坚持着朝目标前进。

寻找金华山

山峦起伏连绵,荆棘纵横交错,藤蔓缠绕,树木没过身高,穿荆刺,钻茅蓬,两边树枝荆棘扯得衣服呼呼响,脸上手上划出了一道道杜鹃花般的鲜红,却依然阻不挡我们前行的脚步。几次方向渺茫,幸好向导儿时在金华山打过柴耙过茅草,捡过子弹壳。他数次独自先行探路,才让我们少走了弯路,令人敬佩。

寻找金华山

这就是金华山,那边是帽子岭,那里是官岭。向导告诉我们。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攀登寻找,终于找到。


金华山是此带山脉最高的一座山,像是一朵盛开的金莲,帽子岭则像是一个人戴着的帽子。那铜锣坪,肯定就像是一面铜锣了吧?官岭呢?山顶,一块500平方米大小的马尾松,密密麻麻,棵棵十来米高,碗钵那么粗。我们猫着腰低着头,穿行于林中,一双双眼睛如探照灯似地在荆棘丛中寻找,任荆棘、树枝扯脸拉衣服,唯恐漏过一个角落,一个细节,就像是在寻找一块遗落的金子。

寻找金华山

寻找金华山

寻找金华山

终于,一条壕沟静静的横于面前。我们一见,如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又像是找到了一件失而复得的非常珍贵的物品,个个脸上露出了难以言表的微笑。春去秋来,松针落了一层又一层,如棉被一般松软,九十一年,壕沟轮廓依然清晰,仿佛一直在诉说着昔日的硝烟炮火……

寻找金华山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其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其中进攻湘赣苏区军队达10万之多。留守在永新一带打击并牵制敌人的红六军团以不足1万人兵力,硬碰硬地抗击强大的敌军,致使湘赣革命根据地的范围迅速缩小,最后连被称为“湘赣革命根据地平坝子”的永新县城也丢失,局势十分严峻。


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及湘赣省军区医院、军区被服厂、军区兵工厂,包括省造币厂等机关被迫先后迁至石桥境内的石桥村环浒尹氏大祠,合光村水西刘氏宗祠、水西戴氏宗祠、睦堂彭贤祠、敬献祠以及樟枧村本初堂(刘氏家庙)、梅田村戴氏五世堂。敌军得知情报后,又向湘赣根据地增派兵力,从湖南、南昌、吉安等地调集重兵相继进攻湘赣根据地,企图将守护中央红军西大门的红六军团消灭在仅剩下的石桥、怀忠、象形、花溪这一块“小苏区”之内。


1934年5月下旬,敌彭位仁第十六师和陶广第六十二师一八六旅共四个旅集结于永新,准备进犯石桥、怀忠等地。红六军团派十七师两个团守卫在金华山,十八师一个团在仰山、埠前等地防守。另十七师一个团在象形一带。6月3日拂晓,天下着大雨,敌彭位仁第十六师三个旅,在占据永新城郊东华岭陶广第一八六旅策应下,向捍卫湘赣省机关、守卫在金华山阵地的红十七师发起猛烈攻击。大雨急下,红军冒着大雨,依托简易的工事,顽强抗击优势之敌数次进攻。


六月中旬,蒋介石又从赣东抽调全为德国精锐装备的李抱冰第五十三师,并调鲍刚旅也进至赣西,湘赣苏区腹地的湘敌由四个师增加到三十多个团,并构筑大量碉堡,形成碉堡群,分割封锁苏区。“小苏区”之一的怀忠区域迅即受到德国精锐装备的李抱冰第五十三师进攻,敌人企图从怀忠、金华山形成左右包围之势,围歼红六军团及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等机关于石桥境内。


局势十分危急,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等不得不在抽调红十七师五十一团协助下,相继搬迁至坳南牛田。固守在金华山阵地长达半个月之久的红六军团主力师红十七师四十九团立即换防,调红十八师五十三团坚守金华山阵地。红十七师主力团于6月下旬换防下山,渡过禾水河,进驻河北岸怀忠松山和神功山设防,伺机迎击以配合敌第十六师进攻石桥,已经进入安福县金田地区加速向怀忠进犯的援敌李抱冰第五十三师。


6月底,留守控制金华山一带阵地的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为配合在松山和神功山作战的红十七师,机械地执行“堡垒对堡垒”的阵地防御训令,筑起很大的工事,结果敌人改用飞机、大炮进攻,工事全部摧毁,彭位仁部利用夜间从燎原村旁一条小路悄然攻上金华山,红十八师五十三团伤亡400余人,被迫撤下山来,导致金华山阵地失守。松山战场浴血鏖战,红六军团最后也退守牛田,接着突围西征,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

寻找金华山

寻找金华山

寻找金华山

岁月更迭,英魂永驻。壕沟从东延到南绕到西,被厚厚的落叶松针覆盖着,一阵山风吹过,松涛声声,分不清是长眠红军战士的呼声,还是昔日千军万马的嘶鸣?让人振奋,让人沸腾,也令人毛骨悚然,更加勾起探究历史的好奇心,指战员抛头颅洒热血,冒着生命为了啥?他们就这样默默地长眠在这荆棘覆盖的山上。


壕沟有一人之高,可探可瞄可射击,可躲也可穿行,周边却全是葱茏的荆棘树木,很难看得见山下,红军战士是怎样抗击来犯之敌?当年山上没有这么多、这么高的树木茅草,附近群众做饭炒菜等生活用的烧的都是就近在山上取用,向导说。


是啊,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阵阵的松涛,如连天的炮火,似战士的嘶杀……茂密的森林,高大的树木,那是烈士用鲜血滋养长大的,难怪山上的杜鹃花开得那么鲜红。九十多年过去,寻找金华山,寻找昔日战斗遗址,寻找红军烈士的遗骸,找到树碑立传的依据,通过检察履职,运用检察建议等方式,促进行政机关履职尽责得以整改,确保文物和文化遗产得到科学修复和有效保护,缅怀先烈,传承基因,还有什么累和苦之说呢?


山忽然朗润起来,已是午时了。我们从口山绕到了均陂,不知绕走了几个山头。午时的太阳,灼热烧身,有的脱了外套,有的扬开了外衣。有道是,进山容易下山难,但我们下山却是这么容易。下山之道,在该镇党委政府统一规划部署下,该村党支部所创办的村产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油茶产业,用机械整出了一条便道,绕着山坡垦复整出的一条条沟垅里,一株株的油茶树苗长势喜人……

寻找金华山

寻找金华山

寻找金华山

放眼山下,只见村庄错落有致,一栋栋漂亮的房屋鳞次栉比,在芳菲的艳阳之下,格外亮丽夺目。好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我顿时悟到——我们的红军指战员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不就是这美好的生活画卷么?

寻找金华山

-关于作者-

龙抗病,工作于永新县石桥镇人民政府。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永新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svso.com/post/150.html

为您推荐

联系电话
联系QQ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