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留守老人的吃饭问题,成了一个令人牵挂的民生课题。在江西省永新县澧田镇华山村,一个由志愿者发起、政府与村民共建的“长辈厨房”用一顿顿热气腾腾的饭菜,温暖了村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
上午十点半,华山村的“长辈厨房”锅气升腾,香气四溢。为照顾老人的健康需求,食堂每日菜谱各不相同,烹饪方式也注重软烂清淡。临近饭点,村里的老人们便陆续来到这个食堂。他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等待着开饭。对他们来说,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更成为他们日常中一份温暖的陪伴。

永新县澧田镇华山村村民周冬媛告诉记者:“我两个儿子也叫我在这里吃,我说可以,我也很乐意,我们这些同村上下年纪的好像亲兄弟姐妹一样,说说笑笑的也好开心。”
据了解,“长辈厨房”采用“政府补一点、村民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模式运营。老人仅需支付少量费用,即可享受一日三餐。目前,每天都有30多位老人固定在这里用餐,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暖心饭堂”。

永新县澧田镇华山村长辈食堂管理人员肖春宁介绍道:“60-69岁的是240块钱一个月,一天三餐,70-79岁的是180块钱一个月也是三餐,80岁以上的都是免费,在这里一日三餐都是新鲜的饭菜,大家都很喜欢这个长辈食堂。”
华山村的这一探索,构建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村民自治”的可持续服务模式。它不是简单的大包大揽,而是通过志愿者协会搭建平台,政府补贴提供支撑,村民自筹激发内生动力,共同守护老人“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永新县志愿者协会理事长龙忠鑫表示:“主要的运营模式主要是我们老年人自己来管理自己的食堂,相互帮助,主要是突出四个字:自治、互助。接下来,我们想把这种模式在全县推广,希望能够对全县的老年人这种晚年的幸福生活搭建一个很好的一个互助模式。”

一餐热饭,温暖了老人的身心,也凝聚了整个村庄的人心。从“舌尖”到“心间”,华山村这个小小的厨房,用最朴实的方式,守护着村里最美的“夕阳红”,成为了乡村振兴画卷中一抹温暖的色彩。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