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永新县“我爱永新我的家”主题征文作品展|禾水新韵

永新县生态湿地公园,这片曾经野性十足的滩涂,如今,已成为永新融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生活空间。文章作者用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这片蛮荒滩涂,如何被雕琢成碧水环绕…

永新县生态湿地公园,这片曾经野性十足的滩涂,如今,已成为永新融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生活空间。文章作者用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这片蛮荒滩涂,如何被雕琢成碧水环绕的“城市绿肺”,字里行间,既藏着对老城记忆的眷恋,更展现了永新以生态为笔,让乡愁与发展共生、让“永新”常新的生动实践。


禾水新韵

文/旷珍珍

晨光初醒时,我总爱沿着禾水河岸慢行。水面浮着薄雾,像是大地轻柔的呼吸。偶尔有白鹭从芦苇丛中振翅而起,划过天际,又悠然落回浅滩。这座小城,于我而言,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家乡,更是心灵深处一幅不曾遗落的水墨长卷。

永新曾是一座被岁月轻轻搁置的县城。老街上的石板路凹凸有致,雨后的青苔幽静地绿着,仿佛时光在此处走得特别慢。禾水蜿蜒如带,千百年来静静滋养这一方水土。人们依水而居,春播秋收,日子过得简朴却也自有章法。然而时代如河,奔流不息。城镇化的脚步匆匆,高楼渐起,车流日喧,那座记忆中的小城,似乎也在轰鸣声中微微颤动。

直到有一天,一片湿地静悄悄地在城市中心生长出来。

流转

这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奇迹,而是永新人以自然为宣纸、以生态为笔墨,一笔一画绘就的长卷。永新人称它为“生态湿地公园”。几百余亩的土地,原本只是禾水河畔一片野性十足的滩涂,芦苇比人还高,水鸟自在来去,汛期来时又常淹成一片混沌。而如今,这里已是碧水环回、绿意叠涌的城市绿肺。

永新县“我爱永新我的家”主题征文作品展|禾水新韵

(永新生态湿地公园俯瞰图  周亚茂摄)

若从高处俯瞰,便可见禾水在这里转过一道温柔的“S”弯,如一尾游鱼自在摆动。河西建筑林立,河东绿意葱茏,阴阳相济,宛若一幅天然的太极图。而这座公园,就建在这水流舒缓、泥沙沉积所形成的“半岛”之上。它没有刻意张扬的造型,也没有喧宾夺主的建筑,只有纵横交错的水系、起伏有致的草坡、掩映其间的亭阁,和始终流淌不息的禾水。

水是这里的魂。它不争不抢,只是静静地流,把天光云影都揽入怀中。有时候我蹲在水边,看水草随着水流轻轻摇摆,像是大地在低声细语。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又迅速隐没,只留下一圈圈涟漪缓缓荡开。这水,从前也这样流,只是如今更多人看见了它的美。正如古人所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这流转之间,人与自然,仿佛也达成了一种无言的默契。

连心

周末和节假日,我最爱在清晨来这里。那时人还不多,只有几位老人打着太极,几个少年沿着红色步道跑步。露水还挂在叶尖,折射出晶亮的天光。人可以清楚地听见鸟鸣、水声、风吹过杉树林的沙沙响动。有时候,我会站在连心桥上——那座连接湿地公园与仰山公园的白色吊桥,看桥下垂钓的人如雕塑般静坐,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光仿佛也为之驻足。

这座桥最终定名为“连心”。一词之韵,意蕴深远。它连起的不仅是两片生态绿地,更是新城区与老城区、人与自然、政府与百姓之间一道道看不见的纽带。我常想,桥真是世上最温柔的建筑。它不阻挡水流,不改变风向,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让两岸相遇,让彼此相连。这不正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境吗?在断裂处连接,在停滞处重启,生命自会找到它的出路。

永新县“我爱永新我的家”主题征文作品展|禾水新韵

(永新生态湿地公园连心桥  陈春久摄)

公园之内,步道如血脉般连通各处景观:日永、月新、贤士三座广场开阔大气,各自承载节庆、集散与文化功能;祈月阁飞檐挺拔,常有歌声器乐声从中飘出;滨水长廊曲折有致,是发呆、看书、等日落的好去处;更有全龄运动乐园、台地花园、桥下休闲空间……每一处都有人活动的痕迹,每一处也都为自然留出了呼吸的缝隙。

生长

尤其叫我动容的,是公园对原有生态的尊重。园中保留了百亩柚子园,春来花开清芬,秋至果压枝头;留下老橘树、松林和毛竹,新植的红枫、银杏与之相映成趣;疏通水系、修复湿地,让这里俨然成为白鹭安心栖息的家园。

这一切,不是把自然推倒重来,而是邀请自然,重回人间。我见过工人们小心翼翼地移植一棵老树,也见过他们为一片野花让路。他们说,这是土地的记忆,不能丢。如今,这些树木花草已然生根,与这片土地达成了新的默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与土地,本该如此相望相守,不相辜负。

永新县“我爱永新我的家”主题征文作品展|禾水新韵

永新湿地公园夜景 周亚茂摄)

傍晚之后,公园便换了一副面容。灯光次第亮起,仰山塔、连心桥、仿古楼阁沐浴在暖色光晕中,禾河水面倒影流转,如梦如幻。广场上响起音乐,阿姨们跳起广场舞,年轻人组队打球,孩子踩着滑板车咻咻地穿过人群。河畔小路则安静许多,一家老少散步闲聊,情侣并肩细语,还有摊贩暖光下的凉粉、麻辣串、烤红薯……空气里交织着水汽的清凉与食物的暖香。

这座公园,不仅长在土地上,也长进人们的生活里。

而变化,远不止于一座公园。永新人巧妙地以生态为线,串起了记忆与发展、乡愁与未来。湿地公园与仰山公园隔河呼应,“连心桥”如一道微笑曲线连接两岸。老城区的夜市因此重焕生机,新城区的地产也随之活跃。附近居民在公园旁开起便利店,年收入可观;老人一到傍晚就携老伴来锻炼,笑说“一撂筷子就出门”;年轻人回来了,父母放心了,游客走进了这座曾经沉默的小城。

这一切是来自对山水自然的敬畏、对百姓需求的回应。永新县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的系统思维,将野地“驯化”为公园,将乡愁转化为前景,将生态优势真正写进百姓的生活账本。

如今,每当我漫步公园,总忍不住想起从前。那时的禾水也美,但美得寂寞;现在的禾水仍美,却美得热闹、美得从容、美得有人间烟火气。几年时间,河岸线治理,湿地复苏,永新人以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写在横幅上,而是写在每一寸土地、每一张笑脸上。

也许,真正的发展从来不是推翻重来,而是如禾水般——懂得转弯,善于沉淀,愿意容纳,终于奔向更开阔的远方。

而这座城,正如它的名字:永新,永远常新。


作者简介

旷珍珍,永新县子珍小学教师。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永新生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osvso.com/post/342.html

为您推荐

联系电话
联系QQ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