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路过北街,见两边商铺都摆出了各式各样的花朵,尤其吸引我目光的是一种丝棉编织的大号向日葵。记得上一次见到如此景象还是在六月的高考季。据说这种花有一举夺魁之意。晚上躺在床上想了很久现在有什么考试呢,直到入眠都没有寻找到答案。
清晨推开窗,九月的风已带了些许凉意,却吹不散空气中弥漫的感恩气息。手机里陆续传来历届学生的祝福短信,字字句句如秋日暖阳,照进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才恍然想起:又是一年教师节。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我坐在办公桌前,思绪如潮水般涌来,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记得1985年还在乡里读初中,为了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学校在隔壁乡政府礼堂里包看电影。这时两个村里人走进来找到我,告知奶奶去世了。从昏暗的礼堂里跟着他们一路疾跑到家,家中已是一番乱象。这是第一个教师节留给我刻骨铭心的终身记忆。
1994年初登讲台时,我怀揣教育理想,却也不免战战兢兢。面对台下几十双清澈的眼睛,我仿佛手持火种的人,生怕自己的微弱照亮不了前路。那些年,备课至深夜是常事,只为明日课堂上能多解答一个疑惑;批改试卷作业至手指发麻,只为在字里行间多写一句鼓励。
教师的工作从来不止于传授知识,更是在每个年轻心灵上播种、浇灌、守望。当我看到曾经羞涩不敢发言的学生,如今在工作岗位上侃侃而谈;当曾经迷茫不知方向的山村孩子,如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在京城国家部委搏击长空,有了一番作为,那种喜悦远非言语所能形容。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相遇。我记得那个家庭极度贫困沉默寡言的史同学,成绩优异想尽早扶持家庭,报考了永新师范志在必得。造化弄人,几分之差与师范失之交臂,1996年第一志愿报考师范的考生任弼时中学不会录取。落入禾川中学后她一度迷茫彷徨直至打退堂鼓。我一直在关注她鼓励她资助她,看着她从自卑到自信的蜕变,最终考取了心仪的学校,现在一证券公司上班,彻底改变了家庭命运。
家庭境况更糟的吴同学,报考师范落榜南下广东务工,禾川中学录取通知书都没有来拿。开学后的一天,她母亲到学校找到我,问拿录取通知书要不要钱,如果不要钱就拿回家看一下。她到广东稳定后我们书信联系上了,鼓励她离开了学校并没有离开学习,很欣慰英语成绩非常好的她一直没有放弃英语学习,在南方的她遇到了她的丈夫,现在在欧洲入籍生子,过着惬意的生活。
上届一个在中籍的同学,高二时父母身体先后出现重大状况,该同学一时难以接受,思想出现重大波折,学业难以为继。我办好校园充值卡要班主任转交并告知他,这卡会一直维持到高考前的生活开支。虽然一直没有见到这位同学但很欣慰,高考后该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被一军校顺利录取。这些年来,我越发确信:教师的工作看似平凡,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改变着无数生命的轨迹。

在这个物质丰裕而精神时常困顿的时代,教师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知识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我们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但这恰恰让我们回归教育的本质——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思维的启迪;不是标准答案的传授,而是探索精神的培养。
我常常告诉年轻教师:我们要做的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这把火是对世界永恒的好奇,是对真理不懈的追求,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人间真善美的宣扬。
教师节的意义,不在于收到多少祝福和礼物,而在于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使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总会想起那些曾经指引过我的老师们。小学低年级时欧阳老师手把手教我写字的温暖,高年级时郭老师激情飞扬点燃我们对未知世界的认识。
中学时李老师为我打开文学世界的激情,大学时彭教授、段教授严谨治学的风范——他们如烛光般照亮我前行的路,也让我理解了什么是教育的传承。刚入职时安校长、李校长心交心示范我如何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如今我也成为学生记忆中的一部分,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或许就是教育最动人的地方。

我忽然明白,教师犹如夜空中的星辰,不一定最耀眼,但始终在那里,为迷途者指引方向。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感受到这份职业带来的神圣与美好,愿我们在平凡中坚持,在坚持中超越,继续用爱与智慧,点亮更多年轻的生命。
三尺讲台,一方天地。愿以烛火之微光,照亮前行之路;以赤诚之初心,守护每一份成长。烛光虽微,足以照亮心灵;师者平凡,足以改变世界。感恩相遇,致敬所有同行者!这就是教师节里,我最深的感怀。
-关于作者-
文富洪,永新一学校教师,耕耘永新教坛三十载。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